当前位置:只若初见>历史军事>蜀汉之庄稼汉> 第0761章 军中未来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0761章 军中未来(1 / 3)

李遗先前就曾对自己说过,李恢打算辞掉庲降都督之位。  理由是身体支撑不住了。  后来张星忆还与自己分析了一波。 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,不管李恢身体是真不好还是假不好,这两三年内,南中庲降都督的更换,几乎已成定局。  原因也很简单:为了更好地治理南中。  李恢本就是建宁人士,现在他既是南中庲降都督,又是建宁太守,已经违背了大汉本地人士不得在家乡任职的原则。  只是当时南中新定,大汉丞相为了安南中汉夷之心,所以破了例。  现在南中不但已经安定下来,甚至已经有了产出。  涉及到的利益越发地重大。  光是铜矿和蔗糖,就足以让朝廷不得不加强对南中的控制。  “李都督的身子,究竟如何了?”  冯永关心地问了一句。  利益归利益,就算没有利益,李恢作为李遗的大人,冯永按理也是要叫一声李叔父。  更重要的是,李恢作为平定南中的主要功臣之一,又帮大汉稳定战后的南中,同时还在北伐时积极帮忙筹集了不少军资。  这几年来,兴汉会能在南中顺利扩张,李恢居中帮忙良多。  于情于理,于公于私,冯永都要对这位大汉功臣表示关心。  “大人这些年来军务缠身,征战不停,又为治理南中竭尽思虑,精力日渐不继。”  李遗的声音有些低沉,脸上的担忧终于不再掩饰地表露出来。  “我回去看望大人时,大人亲口对我言,他今年连病两场,此以前所未有,近来已觉得身体越发虚弱。”  冯永点头,“李都督为国操劳这么些年,既要征战,又要考虑镇抚南中,辛苦非常。”  “心力交瘁,最是耗人精神血气,拖垮身体,且南中湿热,又多瘴气,病邪容易侵体。”  人到年老时,平时看着精神健康,但千万不能得病,因为只要得一场病,很有可能就迅速地垮下去。  更何况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和营养条件着实太差。  “李都督既然自己都觉得身体支撑不住了,那么请辞庲降都督一职,尽去俗务,以养天年,不失为一个好选择。”  冯永说到这里,不由自主地看了一眼李球。  暗道当时四娘跟自己分析说过,李都督请辞一事,未必没有与丞相提前商量过。  如今看来,确实被她说中了。  李球能当上金城太守,除了考虑到护羌校尉是自己以外,只怕丞相也有补偿李恢的意思。  所以此举,也算是一举两得。  这大汉丞相的精打细算,当真是一如既往,从未改变。  李遗接口道:“兄长所言甚是,南中水土,确实不宜养人,兄长在这一点上,倒与大人不相而谋。”  “所以大人想在请辞之后,迁到汉中休养。”  冯永眉头一挑。  嗯?汉中?不是锦城?  大汉重臣在退休之后,要么告老还乡,因为乡土亲切。  要么呆在锦城,毕竟不曾远离政治中心。  李恢主动要迁居汉中,这就有些让人觉得奇怪了。  冯永本能觉得有些不太对,可是又想不出哪里不对。  我的智妃呢?  想到远在平襄的四娘,冯君侯不得不开口问道:“为何是汉中?”  “可能是大人打算把我们李家的重心放到汉中?”  李遗有些迟疑地说道。  自家现在的显赫,李遗心里也有一块明镜。  大人的做法,在他看来,除了确实有身体方面的原因,可能还存了激流勇退的意思。  南中在未来几年,很可能会有一番动荡。  虽然未及几年前的动乱,但朝廷加强对南中的控制,就势必会引起一些人的不安。  大人把重心放到汉中,只怕也是为了以防万一。  李遗能把这个话说到这个地步,也算是对冯永的极度信任了。  至于赵广能听到这个话,那纯粹是看到冯永的面子上。  听到李遗的猜想,冯永颔首:“有道理。”  不过从李遗的话中也可以看出,李恢根本没有把所有的事情都跟李遗说明白。  李恢请辞就请辞,身体支撑不住是真的。  但偏偏要去汉中休养,这其中有没有猫腻冯永不敢肯定。  毕竟诸葛老妖就在汉中呢。  不过暂时想不明白就不想了,冯永的目光落到李遗和李球身上。  南中李家第二代人物都与自己关系密切,李恢总不可能去害了自己的亲儿子和亲侄子。  所以这个事自己不用太过操心。  想起李恢要去汉中,冯永忽然又笑了一下,“李都督去汉中休养也好,倒也是省了我一件心事。”  看着三人投过来的疑问目光,冯永解释道:  “其实我早有一个打算,那就是建一个讲武堂。从军中挑出一些有天赋的年青士卒,以及有志从军的学堂学生。”  “让有经验的军中士卒对他们加以训练,再请一些宿将来讲课。”  “这些学生从讲武堂出来后,可以直接补进护羌校尉府的屯长序列,以当后备。”  “这讲武堂,最开始的时候我打算是建在南乡,去年护羌校尉府定于平襄,故我又想建在平襄。”  “为此我一直摇摆不定,现在总算是定下来了,就建在南乡吧。”  冯永微笑地看向李遗,“南乡气候要比陇右好一些,也可以让那些军中老兵宿将得到更好的休养。”  李遗听到冯永的话,心头一跳:“兄长是欲让大人……”  “是啊!李都督镇守南中,多有战功,乃是军中难得的宿将。”  冯永先是称赞了一句,然后继续说道,“况且南乡有医学院,乃是大汉最好的疗养之地。”  “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