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 52 章(2 / 5)

要走两条街,同事还以为我是步行上班。”

与那些从外地来深圳捞金的商人不同,他家就是土生土长的宝安县人。

这两年他爸用征地补偿款建了厂,赚了不少钱。

连带着他四个姐夫都跟着一起发达了。

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,又念了大学,这次毕业分配回来,他爸在村里连摆三天流水席,还送了一辆皇冠给他。

这让过了四年朴素生活的大学生非常不适应,总感觉自己被资本主义的金钱腐蚀了。

狄思科羡慕地围着那皇冠车欣赏半天,一脸欣慰地给对方戴高帽:“看来咱爸跟咱姐夫的实力非同凡响,把我的事委托给咱姐夫,我就可以放一百二十个心了。”

老同学来了自己的地盘,又郑重其

事地拖他办事,辉仔对此还是相当上心的。

当晚回家先给三姐夫打电话求援,再单独打给三姐,请她帮忙吹吹枕头风。

“姐,我同学难得跟我开一次口,你可别让我在老同学跟前丢了面子。()”

“?[(()”

“在部委当翻译,”金兆辉知道姐姐听不懂这些,便说个她能听懂的,“就是我们班那个得了青歌赛银奖的同学,现在也算是大明星了!”

“是他呀!”三姐热情道,“既然是同学,那你把人请到家里来坐坐呀!”

“等我姐夫把事情办成再说吧。”

辉仔在学校时不显山不露水,但在自家却是香饽饽。

三姐将弟弟的请托当成要事来办,第二天傍晚,狄思科就收到了确切消息。

新英伦服饰是一家港资公司,老板是个公子哥,跟港岛文艺界的联系相当密切。

这次为了打开内地市场,公子哥一口气从相熟的娱乐公司请来数十位明星站台。

方菲就是其中之一。

她不算最红的歌手,但发展一直比较稳定,经纪人觉得她的风格也许能迎合内地市场的口味,最近一直在帮她联系内地的演出机会。

内地的娱乐市场还是一片尚未开发的□□,公司想让她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

出资六十至八十万,以平均每场二十万的开销,为她举办三到四场演唱会。

狄思科拿到了准确情报,便放心地给于童拨去一个长途电话。

询问她是否有意争取这份至少六十万的业务。

“你怎么出个差,也能跟港台明星搭上关系?这事靠谱吗?”听到六十万的报价,于童的小心脏扑通得特别欢快。

“我特意找当地朋友帮忙打听的,百分百靠谱。”狄思科暗戳戳地邀功,“我等消息的这两天一直坐立难安,想给你打电话,又怕消息有误让你空欢喜一场,昨晚没休息好,黑眼圈都出来了。”

“嗯,等你回来以后,我犒劳犒劳你。”

狄思科顾不上询问她打算怎么犒劳自己,急忙问:“你不来一趟深圳,跟人家面谈啊?这可是六十万!”

“急什么,我得先打听一下这个歌星的情况。”于童的声音听起来非常沉稳,“他们不是来内地做慈善的,砸下六十万,至少得赚回去一百万才能甘心。”

一场演唱会的预算是二十万,假设每张演出门票二十元,每场演出要卖出一万张门票才能回本。

凭对方那敢第一个吃螃蟹的野心,收益不翻倍,他们是不会甘心的。

那么保守估计,每场演出的门票至少要卖出一万五到两万张,才会让对方满意。

但这位方菲小姐目前在内地几乎没有什么知名度。

连她这个业内人士都不怎么了解她,普通老百姓就更无从得知了。

于童如果接下了这份工作,安排演唱会事宜不是最关键的内容,真正主要的工作其实是帮她在

() 内地打响知名度。

否则这一两万张的门票根本就没人买账。

她赚不到佣金事小,

砸了口碑可是大事。

若是港台明星来内地举办的第一场演唱会被她办砸了,

以后谁还会找她合作啊?

于童在电话里将事情利弊解释给狄思科,笑着说:“我先找她以前的录音带和影像资料研究一下,如果真的有被捧红的实力,明天就买票过去找你。”

“他们公司既然敢给她砸六十万,一定是看好她的潜力。”狄思科催促道,“你就赶紧买火车票过来吧。”

他恨不得立马给于童买张机票,让她尽快把这六十万揣进口袋,只可惜深圳的机场还没建成。

“别人的评估我不放心,我得自己确认一遍才成。”于童在电话里的声音带着笑意,“你乖一点,别再操心我的事了,多把心思放在考察工作上,有时间还可以给家里买点土特产。”

狄思科还想再跟她聊一会儿,不过长途电话费贵得像在他身上割肉,只好意犹未尽地放下了电话。

*

虽然有演出任务,但狄思科在多数时间还要跟着大部队一起行动。

考察团的活动被安排得很满,除了要考察鲜活货物的通关过程,还得参观调度室,慰问海关的工作人员。

当地政府也给他们安排了市内参观活动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